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(国家卫健委)于3月初发布的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(试行第七版)》中,亦提到病后初愈的新冠肺炎患者,在恢复期可能会出现“肺脾气虚証”,临床表现为“气短,倦怠乏力,纳差呕恶,痞满,大便无力,便溏不爽。舌淡胖,苔白腻。”根据国家卫健委的诊疗方案,推荐“肺脾气虚証”患者,可服用陈皮、党参、炙黄芪、白朮、茯苓及甘草等处方,以改善症状。
恢复期是中医治疗的独有阶段,中医自古有“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、瘥后防复”的治未病思想和诊疗手段。“瘥后防复”是中医“治未病”理论之一,以“扶助正气、强身健体、防止疾病复发”为指导思想。益气养阳、健脾和胃的中药如:陈皮、党参、黄芪、白朮、茯苓及甘草等药材的使用,主要是为患者扶正气、健脾胃,改善病后气虚症状,以达到扶助正气,提高自身抗病能力,促进机体康复,快速恢复正常生活的目的。
陈皮,通气健脾、降逆止呕;党参,补中益气,健脾益肺;黄芪,补气健脾,固表止汗;白朮,健脾益氣,和胃生津;茯苓,补脾肺,治气虚;甘草,补心脾、益气虚。
“瘥后防复”的中医理论在我国疫病史上的有效实践案例数不胜数,香港久负盛名的中药“养阴丸”便是出自中医药人瘥后助患者强壮机能保气血的康复良方。
从前位元堂广州总店牌匾、养阴丸旧罐包装及“一条生路”原样
上世纪初期,疫症于广州及香港爆发。患者除了会咳血、有血丝痰及发烧外,严重者甚至会死亡。大病初愈的康复者,身体变得虚弱瘦削,气血受损带来疲惫无力、失眠多梦、面色萎黄、手脚不温等身体问题,大大影响日常生活。
当时,位元堂始创人之一的潘厚存中医师都不幸患上疫症。他根据南宋经典古方《济生方》之‘归脾汤’加以演变,采用优质道地药材,在多番研究下开发出第一代的‘养阴丸’作为疫症愈后调理的秘方。‘养阴丸’令到不少疫症患者在抗疫的折磨中见到战胜顽疾的曙光,使产品享有‘一条生路’的美誉。
《羊城考古》记载有关第一代‘养阴丸’的历史资料
疫症过去、百载流逝,位元堂始终坚持‘药材好,药才能做好’的造药理念,以 ‘养阴丸’为例,当中的党参、白朮、甘草、肉桂、山药、龙眼肉、熟地黄、茯苓、黄芪、枸杞子、当归及陈皮等一味味优质中药材,全部通过专业鉴别人员眼看、手摸、口尝、鼻闻、水试、火试等方法,来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优劣、规格等级,更还需要通过重金属、农药和硫磺残留、微生物等200种测试。
位元堂于1897年(清光绪23年)在广州浆栏街44号开设第一家门店,1930年在香港旺角及油麻地开设分行,并在1952年将广州总店迁往香港,“养阴丸”亦不断改良,陪伴港人走过了一段段艰难的抗疫岁月。任凭时代变迁,位元堂守护百年健康,“疫”境中始终与您携手抗疫同行!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安阳便民网看到的,谢谢!